|
【装饰公司】陶瓷企业应该怎样和装饰公司合作? |
【zhuangshigongsi】2017-8-11发表: 陶瓷企业应该怎样和装饰公司合作? 交易结构的方式有单纯买卖方式、交叉持股买卖方式,而我们目前用的大多是单纯买卖方式,单纯买卖方式最大的成本是信任成本,因为买卖双方不会知道对方的底细,因此在交易上会不断的试探,不断的谈判,对于 陶瓷企业应该怎样和装饰公司合作?交易结构的方式有单纯买卖方式、交叉持股买卖方式,而我们目前用的大多是单纯买卖方式,单纯买卖方式最大的成本是信任成本,因为买卖双方不会知道对方的底细,因此在交易上会不断的试探,不断的谈判,对于买家而言甚至对方已经无利可图,买家依然相信对方赚了钱,这是人性使然。但如果买卖双方是股东则成本如何?利润如何?价格怎么定?都一目了然,非常清晰。当前在房地产大调整,陶瓷市场过剩、低迷的情况下,陶瓷企业向上整合也许是条不错的出路。 对于陶瓷企业而言它的上游企业有:房地产公司、装修公司、连锁企业(酒店连锁、手机连锁、金融连锁、医院连锁等)、一次性大型采购单位等等。对于陶瓷企业来说由于体量和采购次数、采购数量的原因,向上整合房地产公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知名房地产企业一年几千亿的销量是陶瓷企业的几十倍,根本不会将陶瓷企业放在眼里。如果陶瓷企业一定要凑上去合作,最终估计也是被收购的份。 而如果选择与自己体量差不多的房地产企业估计也是被淘汰的份,因此这条路难以走通。对于连锁企业和一次性大型采购单位,由于采购次数和采购量的原因,整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也不大。可能性较大的应该是装饰公司,特别是大型的装饰工程公司和有一定体量的、管理较强的整体家装公司,他们的体量和陶瓷企业差不多,管理也在一个水平上,采购数量、次数也非常频繁、非常大,因此对双方而言应该是属于各取所需,一个可以解决部分销量的问题,一个可以解决采购成本的问题,而且作为互相持股的双方有问题相互知根知底,会坐下来耐心的解决问题,这样对于陶瓷企业而言减少了业务成本,对于装饰公司而言减少了采购成本、时间成本,做得好应该是双赢。 目前行业内或者建材行业:如木地板已经有企业在运作,但有些采用的是整体装修的概念,而且是从新搭建架构,这样做恐怕风险较大。而且在利益方面恐怕要考虑传统代理商渠道与新型战略投资渠道之间的关系处理,处理不好有可能导致代理商退出该品牌的代理经营,而对于装饰公司而言即使再给区域内代理商的价格留一部分服务费用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作为投资者而言代理商每卖一片砖他们也有利润,而且业内已经由陶瓷企业在按这种模式运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那么在选择原则上最好是采取门当户对的方式,中国古代婚姻最讲究门当户对,这有他的道理的。同样是贵族家族由于成长环境和礼仪、教育基本差不多,因此在认识上、沟通上有一定的趋同性,大家在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上容易沟通、容易共鸣,因此合作生活也更容易产生好的结果。 对于企业而言门当户对的合作模式相对稳定,因为对于商业而言,大家合作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如果门当户对就不会存在你占了我多少便宜,我占了你多少便宜,否则一旦陷入此中,那么纠纷就会产生,信任危机随即而至,那么合作将会并不那么顺畅甚至破裂。而对于那些门不当户不对的合作,合作弱势方就需要让步、需要多付出,否则对方会觉得在合作中吃亏,在合作中不会主动、甚至故意拖延、设置障碍终止合作。 而对于合作强势方也要考虑对方的感受,不要持强凌弱,因为是长久合作,一旦对方心生不满合作将会很难往下走。因此选择合作伙伴至关重要,因为这种合作不是一般的生意合作,而是股份持有,是打不断的事业合作伙伴。同时这种合作也是一种互补关系,最好是装饰公司的采购量能够帮助到陶瓷企业,而陶瓷企业也能真正帮助到装饰公司,否则双方的合作也不会长久。 再者国家对精装交房的要求比例已越来越高,那么精装房的实施者装饰公司将成为陶瓷采购的主要购买者之一,那么装饰公司必然成为陶瓷企业更直接、更频繁、更大量的采购合作伙伴,对于装饰公司而言,如果他们有一个强有力的陶瓷企业作为后盾,那么他们在投标时也会处于有利地位。 同时在具体供材料时的协调性、准确性、及时性也更有保障,甚至可以出现陶瓷产品定制招标的情况,对参与投标的合作装饰公司无疑产生巨大优势,大大增加中标的可能性。而对于陶瓷企业而言与装饰公司合作后,对市场的需求及痛点,合作的装饰公司会毫无保留的将市场需求信息传给合作陶瓷公司,以便于更好的改进产品适应市场,这不仅对陶瓷厂家有利,同样对合作的装饰公司有利,因为对双方而言都是他们自己的公司,谁赚钱各自都会有利润。 相对于以前那种双方仅仅是买卖关系而言,这种上下游双方相互持股共同开拓市场、抱团取暖,对于陶瓷市场而言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也是对时下陶瓷市场变化的一种实时跟进,更是适应新市场的新方法、好方法。但新的方法实施一定要考虑对原来的渠道和客户是否协调、是否会伤害老客户,在利益设置上要充分考虑老客户的切身利益,切不可新渠道效益还未产生,老客户已经扯呼走人。 果真如此公司的负面消息会满天飞,俗话说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百口难辩,一旦谣言或者负面的消息传开,到那时再来辟谣,效果是否有效恐怕难以预料,因为中国的好事者实在太多,很少有人去追求事实的真相,绝大多数人是以讹传讹,而且乐此不疲、乐在其中,这就是残酷的事实。而合作者在负面消息中也会望而止步,不敢与你合作,其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瞎忙一场,这就是为什么改革者都以失败居多的原因,按照周易的算法改革者只有25%的成功率,这就是历史上改革者为什么大多以悲剧收场的原因所在。 (【zhuangshigongsi】更新:2017/8/11 5:20:21)
|